八喜电子书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博弈论的诡计全集 >

第41部分

博弈论的诡计全集-第41部分

小说: 博弈论的诡计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家乡隐居。后来,楚庄王在大臣虞丘子的推荐下,派人用王辇去迎孙叔敖。庄王同他谈了一天,发觉他很有见识,就拜他为令尹。孙叔敖治国的最大特点是施教导民,唯实而不唯上。在想办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时,不靠脱离实际的行政命令,而是依靠高超的政治智慧。

    随着楚国实力的增强,与中原各强国的冲突也日益增多,对于作战用的战车的需求也相应的增加。但是楚国民俗习坐矮车,民间的牛车底座很低,不适于在战时用做马车。楚庄王准备下令全国提高车的底座。孙叔敖说:“下令太多,民不知所从,这不好。如果您想把车底座改高,我请求让各个地方的城镇把街巷两头的门限升高。乘车的人都是有身份的君子,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

    庄王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发布政令,而是由官府机构统一放弃底座低的矮车,而改造高车乘用,同时将大小城镇的街巷两头设一较高的门限,只有高车才能通过,矮车就会被卡在那里,靠人推才能通行。这样过了不到三个月,全国的牛车底座都升高了。对这件事,司马迁评价说:“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实际上,孙叔敖的这一做法,包含着很深刻的博弈论智慧在其中。要理解这种智慧,我们需要考察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博弈——超速博弈。在这个博弈里,一个司机的选择会与其他所有司机发生互动。

    在我国,交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定。比如在北京,二环、三环和四环路,限速在5080千米时;五环路的限速为5090千米时;机场高速路最高限速为120千米时;京津塘高速路的限速为110千米时;长安街、两广大街、平安大街、前三门大街限速为70千米时。对于超速的车辆,根根据情节不同处以罚款、记分直至吊销驾驶执照的惩罚。

    那么在这种规定之下,你要不要约束自己的行驶速度呢?

    假如所有的人都在超速行驶,那么你有两个理由超速。首先,驾驶的时候与道路上车流的速度保持一致更安全。在大多数高速公路上,谁如果开车只开到每小时55千米,就会成为一个危险的障碍物,人人都必须避开他。其次,假如你跟着其他超速车辆前进,那么被抓住的机会几乎为零。因为警方根本没工夫让它们通通停到路边进行处理。只要你紧跟道路上的车流前进,那么总体而言你就是安全的。

    假如越来越多的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上述两个理由就不复存在。这时,超速驾驶变得越来越危险,因为他需要不断在车流当中穿过来又插过去,而被逮住的可能性也会急剧上升。

    在超速行驶的案例中,变化趋势变成朝向其中一个极端。因为跟随你的选择的人越多,这个选择的好处就越多。一个人的选择会影响其他人。假如有一个司机超速驾驶,他就能稍稍提高其他人超速驾驶的安全性。假如没有人超速驾驶,那就谁也不想第一个超速驾驶、为其他人带来“好处”,因为那样做不会得到任何“补偿”。反之假如人人超速驾驶,谁也不想成为唯一落后的人。

    交管部门若是希望鼓励驾驶者遵守限速,关键在于争取一个临界数目的司机。这么一来,只要有一个短期的极其严格且惩罚严厉的强制执行过程,就能扭转足够数目的司机的驾驶方式,从而产生推动人人守法的力量。均衡将从一个极端(人人超速)转向另一个极端(人人守法)。在新的均衡之下,警方可以缩减执法人手,而守法行为也能自觉地保持下去。

    看到这里,我们已经能够理解孙叔敖在抬高城门槛的行动中所运用的智慧了。在他的方法中,提高门槛的高度,相当于对底座较低的矮车进行的一种惩罚,而为高车提供的一种便利。最开始的时候,使用矮车的“君子们”受到种种限制,产生种种不便,无法顺利通过街巷的门限。而与此同时,官府所使用的高车又给了他们一个示范的效应。为了得到这种通行便利,改造自己的车辆底座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一种优势策略。

    孙叔敖的做法对我们的启示在于,一个短暂而立竿见影的执法过程,其效率不仅远远胜过无法触动现行习惯的任何行政命令,而且大大高于一个投入同样力量进行的一个长期而温和的执法过程。

    博弈智慧

    任何法规政令,无论它的规定多么严密周详,如果无法严格执行,那么它的存在价值不仅会大打折扣,而且还会产生一种容易被人忽视的负面作用,那就是阻碍更新也更有效的法规的出现。

第108章 职场博弈的平衡点() 
在职场中,老板要依赖员工,同时要管理员工;员工要依靠老板,同时也要协助老板。所以说,老板和员工相辅相成的关系势必就注定了双方之间的博弈关系。如果你是一位员工,那么你将不可避免地在某些必要的时刻,与老板进行谈判。那么,采用什么样的博弈方法是最恰当最适用的?怎样才能将老板和员工之间原本对立的局面转换到“双赢”呢?

    职场如战场,很多人在职场里面绞尽脑汁、费尽心智,既要迎合领导意图,又要搞好同事关系,因此许多人迫切地期待着能够学习—些关于职场的博弈之术。

    我们知道,中国已进入了一个老板辈出的时代,因此财富与价值的竞争已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众多的老板为更多的员工创造了就业机会,众多的员工也推动了众多的老板获得了成功。正由于此,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也呈现出了既有兼容性又有斗争性的博弈关系。

    在职场上,人人都在追求成功。不过,渴望成功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很少,原因就在于很多人没有真正掌握博弈策略。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进军职场必先了解职场上的博弈之术;要想在职场中有所作为,更是如此。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做到知己知彼,运筹帷幄,从而决胜职常

    这里讲的博弈策略就是人们常说的“职场规则”,职场规则就像平静河面下涌动的暗流,对于不明事理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而熟谙此道的人,则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职场规则需要人们在不断的“试错”中逐步地摸索,在反复的失败、碰壁和“尝到甜头”中适应并认同。严酷的现实教会人们变“乖”起来。它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一种“适者生存”的情况。

    博弈智慧

    真正的智者会在游戏规则和职场规则中找到一个平衡黄金点,使个人的事业长驱猛进。了解规则不难,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利用规则,达到最佳效果。

第109章 混沌世界里采取什么策略() 
在法国的一个小村落外有一个小池塘。人们在里面取水,孩子在里面洗澡。池塘里面有一片荷花,每天荷花自由生长,一群青蛙自由自在地游水,在荷叶之上跳来跳去。按照线性的思维,这一小片荷花要覆盖池塘,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有一天,一点污水流进池塘里面,污水里刚好含有荷花的助长剂,使得荷花的生长速度成倍增快,荷叶的数目每天增加一倍。只需要30天,整个池塘就会布满荷叶。

    但是在前28天,根本没人发觉池塘中的变化。到第29天,村里的人才注意到池塘的一半突然充满了荷叶,他们开始担心,但这时候他们已无能为力。第二天早上,整个水面都布满了荷叶。

    自牛顿以来,直线和简化的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很多科学家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发现,其实世界并不是那么简单,它并非是直线发展的,而是在关联和交互影响中进化的。也就是说,世界上充满着各种不可预测的混沌,这是直线思维所无法理解的。多数生态危机的形成都是这样,物种的灭绝也是如此:开始时通常不易发觉,慢慢地加速衰退一段很长的时期后,接着很快绝迹。

    美国前副总统小艾伯特阿诺德戈尔在其平衡中的世界:生态与人类精神一书中,介绍了美国物理学家普巴克和唐超所做的一个研究。

    在研究中,他们让沙子一粒一粒落下,形成逐渐增高的一堆,借助慢速录影和电脑模拟,精确地计算在沙堆顶部每落一粒沙会连带多少沙粒移动。初始阶段,落下的沙粒对沙堆整体影响很校但是当沙堆增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即使落下一粒沙也可能导致整个沙堆发生坍塌。巴克和唐超由此提出一种“自组织临界”的理论。

    沙堆达到“临界”时,每粒沙与其他沙粒就处于“一体性”状态。那时每粒新落下的沙都会产生一种“力波”,尽管微细,却能通过“一体性”的接触贯穿沙堆整体,将碰撞传给所有沙粒,沙堆的结构将随每粒沙落下逐渐变得脆弱。说不定哪一粒落下的沙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沙堆整体发生结构性失衡——坍塌,也可以说崩溃。

    这就类似于那句来自阿拉伯文化的谚语:“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一匹健壮的骆驼身上放一根稻草,骆驼毫无反应;再添加一根稻草,骆驼还是丝毫没感觉一直往骆驼身上加稻草,当最后一根轻飘飘的稻草放到了它身上后,骆驼最终会不堪重负瘫倒在地。在社会学里,有人把这种作用的原理取名为“稻草原理”。

    对于这种现象,科学家们研究认为,在线性系统中,整体正好等于所有部分的相加,因此系统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自由地做自己的事情而不需要关心其他部分,如此比较容易做数学分析。而在非线性系统中,整体并不等于所有部分的相加,它可能大于所有部分的相加,因为系统中的一切都是相关联的。

    观察物理学、生物学或者是社会学上的非线性系统,我们往往会发现它们的基本组成个体和基本组织法则其实并不复杂。但是这些简单的组成因素自动地相互发生作用,复杂性于是出现于组织之中:一个系统的组成个体有无数可能的方式相互作用。

    正是由于这些无数可能的相互作用,非线性系统展现出一系列与我们以往的认识全然不同的特点,突破了我们最为大胆的想像力。其中最能够给我们带来启示,也最富有科学内涵和哲学魅力的结论是: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一旦超越了它的多样化临界点,就会发生爆炸性的变化;而且原来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不可能自行恢复。

    我们可以用它来观察发生在人类社会的很多现象,远的如稳定地保持了几百万年的古代物种和生态系统,为什么会在地质期的某一瞬间灭种或演变为新的物种?近的如为什么超级强大的苏联政权会在几个月之内轰然坍塌,并且导致这个大国本身也在其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分崩离析,并且永远没有复合的希望?

    博弈智慧

    在问题被注意到的时候,或许已经太晚了。而起因,只是一片小小的“荷叶”,甚至比荷叶更小的东西。一个十分微小的诱因,在各内外因素参与下,有时会产生极其重大、极其复杂的后果。

第110章 进攻要快速() 
魏国新城太守孟达一心密谋反曹,在得到孙吴、诸葛亮的暗中支持后,便在新城举起了反曹的大旗。

    孟达反曹的消息很快便传到驻守在宛城的曹军元帅司马懿那里,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后左右为难。他一心想出兵消灭孟达,但需要得到皇帝诏书方能行动。从宛城到朝廷所在地洛阳来回有1200里路,快马也要十来天。若是孙权、诸葛亮的援军再来相助,那就更难征讨了。

    司马懿想自行采取行动,又想到朝廷已嫌自己权势过大,而等皇帝诏令,又会对国家不利。思量再三,司马懿觉得还是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于是他一边上疏报告情况,解释原因,一边率大军即刻进发。

    既然出击就要讲求“快、狠、猛”,司马懿准备偷袭敌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于是,他让三军偃旗息鼓,分为八队齐头并进,昼夜兼程,8天就行完了1200里路程。

    司马懿的兵马一出现就引起孟达军中的一片惊慌。原来孟达以为司马懿请示朝廷后才会率兵至此,这个过程少说也要一个月。所以他按照一个月的时间来安排加固城墙的任务,准备把司马懿闲在城外等他粮草不济准备退兵时再突然袭击。哪知司马懿仅8天便到了新城,这样就打乱了孟达的部署,新城城墙不坚固的弱点也一下子暴露出来。

    在这样的形势下,孟达的部队敌不过司马懿的部队。孟达手下见大势已去,便开门投降。司马懿挥师杀进城去,杀了孟达,平定了叛乱,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如果要选择强硬的“鹰策略”就要讲求战术上的快速进攻,不要延误了最好的时机,否则局势演变成一种稳定的均衡再采劝鹰策略”就可能被吞并或者形成双亡的局面。司马懿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在局面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出击,面对强硬的老鹰,孟达无疑成为一只被捕杀的鸽子,只有被吞食的份儿。

    在稳定均衡尚未形成前,强硬的“鹰策略”尚有发挥的余地,在稳定均衡形成后再采取行动只会形成双亡或者自取灭亡的局面。因此,想要得到效益就要出手快,要想吃到热豆腐也要尽早。

    女皇武则天晚年非常宠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这两兄弟经常侍候在武则天左右,百般讨武则天欢心。他们倚仗武则天的宠幸做一些贪赃枉法的事情,还常常欺凌群臣。因为被武则天袒护着,群臣对此也无可奈何。

    武则天对张易之、张昌宗的宠幸胜过了自己的骨肉子孙。她的儿子李显虽然贵为太子,却被幽居东宫,不得参与朝政。李显生性懦弱,惧怕武则天,这更让武则天厌恶他。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只让张易之、张昌宗二人陪伴在身边,并把国事统统交给二张处理,不许大臣近前。大臣们担心二张擅权篡位,焦急地筹划对策。宰相张柬之虽然年已80岁,却决心自己冒风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