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荀子 >

第10部分

荀子-第10部分

小说: 荀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

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兼是数国者,皆干赏蹈利之兵也,佣徒鬻卖之道也,

未有贵上、安制、綦节之理也;诸侯有能微妙之以节,则作而兼殆之耳。故招近

募选,隆埶诈,尚功利,是渐之也;礼义教化,是齐之也。故以诈遇诈,犹有巧

拙焉;以诈遇齐,辟之犹以锥刀堕太山也,非天下之愚人莫敢试。故王者之兵不

试。汤、武之诛桀、纣也,拱挹指麾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诛桀、纣若诛独夫。

故《泰誓》曰:‘独夫纣。’此之谓也。故兵大齐则制天下,小齐则治邻敌。若

夫招近募选,隆埶诈,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相为

雌雄耳矣。夫是之谓盗兵,君子不由也。故齐之田单,楚之庄跷,秦之卫鞅,燕

之缪虮,是皆世俗所谓善用兵者也;是其巧拙强弱则未有以相君也,若其道一也,

未及和齐也,掎契司诈,权谋倾覆,未免盗兵也。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

越勾践,是皆和齐之兵也,可谓入其域矣,然而未有本统也,故可以霸而不可以

王。是强弱之效也。”

孝成王、临武君曰:“善!请问为将。”孙卿子曰:“知莫大乎弃疑,行莫

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

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藏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

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无道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无

欲将而恶废,无急胜而忘败,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凡虑事欲孰

而用财欲泰,夫是之谓五权。所以不受命於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

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凡受命於主而行三军,

三军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则主不能喜,敌不能怒,夫是之谓至臣。虑必

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

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战如

守,行如战,有功如幸。敬谋无圹,敬事无圹,敬吏无圹,敬众无圹,敬敌无圹:

夫是之谓五无圹。慎行此六术、五权、三至而处之以恭敬无圹,夫是之谓天下之

将,则通於神明矣。”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

孙卿子曰:“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闻鼓声而进,闻

金声而退,顺命为上,有功次之。令不进而进,犹令不退而退也,其罪惟均。不

杀老弱,不猎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舍,奔命者不获。凡诛,非诛其百姓也,

诛其乱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贼,则是亦贼也。以故顺刃者生,苏刃者死,奔命

者贡。微子开封於宋,曹触龙断於军,殷之服民,所以养生之者也,无异周人。

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无幽闲辟陋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四海

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曰:“自西自东,自南

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王者有诛而无战,城守不攻,兵格不击。上下相

喜则庆之。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师不越时。故乱者乐其政,不安其上,欲

其至也。”临武君曰:“善!”

陈嚣问孙卿子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

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孙卿子曰:“非女所知也。彼仁者爱

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彼兵者,所以禁

暴除害也,非争夺也。故仁人之兵,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说

喜。是以尧伐欢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此

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於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

远迩来服,德盛於此,施及四极。《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此之谓

也。”

李斯问孙卿子曰:“秦四世有胜,兵强海内,威行诸侯,非以仁义为之也,

以便从事而已。”

孙卿子曰:“非女所知也。女所谓便者,不便之便也;吾所谓仁义者,大便

之便也。彼仁义者,所以修政者也,政修则民亲其上,乐其君,而轻为之死。故

曰:‘凡在於军,将率末事也。’秦四世有胜,諰々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

也,此所谓末世之兵,未有本统也。故汤之放桀也,非其逐之鸣条之时也,武王

之诛纣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后胜之也,皆前行素修也,所谓仁义之兵也。今女不

求之於本而索之於末,此世之所以乱也。”

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

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故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

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

坚如金石,宛钜铁釶,惨如蜂虿,轻利僄遬,卒如飘风,然而兵殆於垂沙,

唐蔑死,庄跷起,楚分而为三四。是岂无坚甲利兵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

也。汝、颍以为险,江、汉以为池,限之以邓林,缘之以方城,然而秦师至而鄢、

郢举,若振槁然。是岂无固塞隘阻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纣刳比干,

囚箕子,为炮烙刑,杀戮无时,臣下懔然莫必其命,然而周师至而令不行乎下,

不能用其民。是岂令不严,刑不繁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古之兵,戈

矛弓矢而已矣,然而敌国不待试而诎;城郭不辨,沟池不拑,固塞不树,机变

不张,然而国晏然不畏外而明内者,无它故焉,明道而分钧之,时使而诚爱之,

下之和上也如影向,有不由令者然后诛之以刑。故刑一人而天下服,罪人不邮其

上,知罪之在己也。是故刑罚省而威流,无它故焉,由其道故也。古者帝尧之治

天下也,盖杀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传曰:“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此

之谓也。

凡人之动也,为赏庆为之则见害伤焉止矣。故赏庆、刑罚、埶诈不足以尽人

之力,致人之死。为人主上者也,其所以接下之百姓者无礼义忠信,焉虑率用赏

庆、刑罚、埶诈除阸其下,获其功用而已矣。大寇则至,使之持危城则必畔,

遇敌处战则必北,劳苦烦辱则必奔,霍焉离耳,下反制其上。故赏庆、刑罚、埶

诈之为道者,佣徒鬻卖之道也,不足以合大众,美国家,故古之人羞而不道也。

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礼义以道之,致忠信以爱之,尚贤使能以次之,爵服庆赏以

申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长养之,如保赤子。政令以定,风俗以一,有

离俗不顺其上,则百姓莫不敦恶,莫不毒孽,若祓不祥,然后刑於是起矣。是大

刑之所加也,辱孰大焉?将以为利邪?则大刑加焉,身苟不狂惑戆陋,谁睹是而

不改也哉!然后百姓晓然皆知修上之法,像上之志而安乐之。於是有能化善、修

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然后赏於是起矣。是高

爵丰禄之所加也,荣孰大焉?将以为害邪?则高爵丰禄以持养之,生民之属,孰

不愿也?雕雕焉县贵爵重赏於其前,县明刑大辱於其后,虽欲无化,能乎哉!故

民归之如流水,所存者神,所为者化。暴悍勇力之属为之化而愿,旁辟曲私之属

为之化而公,矜纠收缭之属为之化而调,夫是之谓大化至一。《诗》曰:“王犹

允塞,徐方既来。”此之谓也。

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彼贵我名

声,美我德行,欲为我民,故辟门除涂以迎吾入,因其民,袭其处,而百姓皆安,

立法施令莫不顺比。是故得地而权弥重,兼人而兵俞强,是以德兼人者也。非贵

我名声也,非美我德行也,彼畏我威,劫我埶,故民虽有离心,不敢有畔虑,若

是,则戎甲俞众,奉养必费,是故得地而权弥轻,兼人而兵俞弱,是以力兼人者

也。非贵我名声也,非美我德行也,用贫求富,用饥求饱,虚腹张口来归我食。

若是,则必发夫掌窌之粟以食之,委之财货以富之,立良有司以接之,已期三年,

然后民可信也。是故得地而权弥轻,兼人而国俞贫,是以富兼人者也。故曰:以

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齐能并宋而不能凝也,故魏夺之;燕能并齐而

不能凝也,故田单夺之;韩之上地,方数百里,完全富足而趋赵,赵不能凝也,

故秦夺之。故能并之而不能凝,则必夺;不能并之又不能凝其有,则必亡。能凝

之,则必能并之矣。得之则凝,兼并无强。古者汤以薄,武王以滈,皆百里之

地也,天下为一,诸侯为臣,无它故焉,能凝之也。故凝士以礼,凝民以政,礼

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士服民安,夫是之谓大凝,以守则固,以征则强,令行

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强国第十六

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剖刑而莫邪已。然而不剥脱,不砥厉,

则不可以断绳;剥脱之,砥厉之,则劙盘盂、刎牛马忽然耳。彼国者,亦强国

之剖刑已。然而不教诲,不调一,则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教诲之,调一之,

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彼国者亦有砥厉,礼义节奏是也。故人之命在天,

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

幽险而亡。

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此三威者,不可不

孰察也。礼乐则修,分义则明,举错则时,爱利则形,如是,百姓贵之如帝,高

之如天,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谓

道德之威。礼乐则不修,分义则不明,举错则不时,爱利则不形;然而其禁暴也

察,其诛不服也审,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黭然而雷击之,如墙厌

之。如是,百姓劫则致畏,嬴则敖上,执拘则最,得间则散,敌中则夺,非劫之

以形埶,非振之以诛杀,则无以有其下。夫是之谓暴察之威。无爱人之心,无利

人之事,而日为乱人之道,百姓欢敖则从而执缚之,刑灼之,不和人心。如是,

下比周贲溃以离上矣,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夫是之谓狂妄之威。此三威者,不

可不孰察也。道德之威成乎安强,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也。

公孙子曰:“子发将西伐蔡,克蔡,获蔡侯,归致命曰:‘蔡侯奉其社稷而

归之楚,舍属二三子而治其地。’既,楚发其赏,子发辞曰:‘发诫布令而敌退,

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臣舍不宜

以众威受赏。’”讥之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夫尚贤使能,赏有

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

治必由之,古今一也。古者明主之举大事,立大功也,大事已博,大功已立,则

君享其成,群臣享其功,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是以为善者劝,为

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是以百事成而功名大也。今子发独不然,反先

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兴功之臣,耻受赏之属,无戮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案

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故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荀卿子说

齐相曰:“处胜人之埶,行胜人之道,天下莫忿,汤、武是也;处胜人之埶,不

以胜人之道,厚於有天下之埶,索为匹夫不可得也,桀、纣是也。然则得胜人之

埶者,其不如胜人之道远矣。夫主相者,胜人以埶也,是为是,非为非,能为能,

不能为不能,并己之私欲,必以道夫公道通义之可以相兼容者,是胜人之道也。

今相国上则得专主,下则得专国,相国之於胜人之埶,亶有之矣。然则胡不驱此

胜人之埶赴胜人之道,求仁厚明通之君子而托王焉,与之参国政,正是非?如是,

则国敦敢不为义矣?君臣上下,贵贱长少,至於庶人,莫不为义,则天下孰不欲

合义矣?贤士愿相国之朝,能士愿相国之官,好利之民莫不愿以齐为归,是一天

下也。相国舍是而不为,案直为是世俗之所以为,则女主乱之宫,诈臣乱之朝,

贪吏乱之官,众庶百姓皆以贪利争夺为俗,曷若是而可以持国乎?今巨楚县吾前,

大燕䲡吾后,劲魏钩吾右,西壤之不绝若绳,楚人则乃有襄贲开阳以临吾左。

是一国作谋则三国必起而乘我。如是,则齐必断而为四,三国若假城然耳,必为

天下大笑。曷若?两者孰足为也?夫桀、纣,圣王之后子孙也,有天下者之世也,

埶籍之所存,天下之宗室也,土地之大,封内千里,人之众数以亿万,俄而天下

倜然举去桀、纣而奔汤、武,反然举恶桀、纣而贵汤、武。是何也?夫桀、纣何

失而汤、武何得也?曰:是无它故焉,桀、纣者,善为人所恶也;而汤、武者,

善为人所好也。人之所恶何也?曰:污漫、争夺、贪利是也。人之所好者何也?

曰:礼义、辞让、忠信是也。今君人者,譬称比方则欲自并乎汤、武,若其所以

统之,则无以异於桀纣,而求有汤武之功名可乎?故凡得胜者必与人也,凡得人

者必与道也。道也者何也?曰:礼让忠信是也。故自四五万而往者强胜,非众之

力也,隆在信矣;自数百里而往者安固,非大之力也,隆在修政矣。今已有数万

之众者也,陶诞、比周以争与;已有数百里之国者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